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1.外感淫邪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郁闭肺气,肺失宣肃,而致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多因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或过度疲劳,正气不足,以致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邪从外而入,内舍于肺导致咳嗽。正如《河间六书·咳嗽论》所言:“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风为六淫之首,易夹其他外邪侵袭人体,因此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等相合为病,但以风寒袭肺者居多。如《景岳全书·咳嗽》所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饮食不节因嗜好烟酒等辛温燥烈之品,熏灼肺胃,酿生痰热;或因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痰浊内生;或因平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痰邪干肺,肺气上逆,乃生咳嗽。

3.情志内伤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

4.肺脏自病肺系疾病反复迁延不愈,伤阴耗气,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

咳嗽一直不好,多为内伤咳嗽,下面分别辨证集论治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痰多色白,黏腻或稠厚成块,每于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脘痞,纳差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厚朴组成;三子养亲汤由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组成。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后方降气化痰。若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畏寒背冷,加干姜、细辛;若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旋覆花、白前;若久病脾虚,神疲倦怠,加黄芪、党参、白术。

2.痰热郁肺

临床表现:咳嗽气粗,喉中可闻及痰声,痰多黄稠或黏厚,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夹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常伴有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本方由桑白皮、黄芩、栀子、知母、浙贝母、瓜蒌子、桔梗、橘红、茯苓、麦冬、甘草组成。若痰热较甚,咳黄脓痰或痰有热腥味,可加鱼腥草、鲜竹沥、薏苡仁、冬瓜子;若胸满咳逆,痰多,便秘,加葶苈子、大黄、芒硝;若口干明显,舌红少津,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yy/1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