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耳背了,眼花了怎么办中医说一个8味药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znlvye.com/ 春节前夕,很多在外奔波劳碌的儿女回到家里,看到两鬓染霜、皱纹渐深,或许还有听力下降、眼睛昏花的父母,往往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了60岁,很多身体组织相继走下坡路,慢慢影响代谢、更替,人就显现疲态和老态,为了缓解衰老,很多老年人寄希望于营养保健品,但实际上很多是“智商税”。在调理和缓解衰老上,传统中医药可能帮上忙。 说一个能缓解老人眼睛昏花、耳鸣耳聋的方子,叫“益气聪明汤”。 “聪明”这个词,现代多形容孩童、青年人头脑转得快、知识记得牢、智商情商高,但在古代,聪明指的是两个器官——耳朵和眼睛。聪是耳朵听力敏锐,明是眼睛视觉明亮。 益气聪明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记载于《东垣试效方》,全方8味药组成,目的是通过提升脾胃之气,打通耳朵和眼睛的梗阻,使人耳聋耳鸣之症缓解,视物昏暗之症得除。 中医治耳目之病,长期以来是从肝肾入手,但李东垣作为“脾胃派”的重要领军人物,另辟蹊径从脾胃入手,道理在哪里?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就指出,“脾不及,则九窍不通”,人的身体有9个与外界相通的渠道,含嘴、耳、目、鼻、前后二阴。其中头部就占了七窍,这七窍,是清阳之气濡养,而下二窍,是泄浊阴的。 清阳得升,浊阴得泄,要靠三焦,尤其中焦的运转、升降。脾是升清的,胃是降浊的,当脾胃出现问题,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就会让浊气在头面淤积,慢慢影响人的精气神,症见: 1、稍微动一下就头晕、气短、乏力,如爬楼梯、下地时更明显。 2、天气寒冷,头脑一直昏沉沉的,声音听不见,眼睛总感觉有一层水雾蒙住。 3、面色不红,偏灰暗,甚至萎黄不振。 通过舌诊,脉诊,感觉舌质淡白、舌胖,有齿痕,脉濡弱,沉细。 如果浊气长久盘踞在头面部,就要疏风清热,健脾壮胃,滋阴补肾,使清气得升,孔窍得通,浊气下降,邪气得散,使用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配伍如下: 君药2味:人参(党参)、黄芪,升中气,温补脾阳。 臣药3味:葛根、升麻、蔓荆子,通行颈背,鼓舞清阳。 佐药2味:黄柏、白芍,柔肝、清热、导泻、益肾。 使药1味:炙甘草,调和诸药。 8味药,有升有降,有脾胃药有肝肾药,有益气有活血,而且还能自由拆分加减化裁: 如果老人气虚日久,黄芪可使用60克以上,补脾、肾、肺三脏。 如果肾虚明显,可加菟丝子、熟地、杜仲等。 如果吃了一两剂后,引起腹泻,可去掉白芍,加入砂仁、木香、山药等,这是脾土过虚之症,以补土为先。 #优质作者榜#如果老人热像不明显,全身偏冷,可去掉黄柏。 如果老人痰湿偏重,要加半夏、陈皮、羌活等;水湿偏重,要用苍术、白术、茯苓等燥湿。 如果病情日久已成瘀堵之势,舌质紫暗,要加当归、川芎。 总之,只要用对地方,益气聪明汤可以帮助老人解决听力、视力下降的烦恼,但一定要辨证用药,遵医嘱使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xx/12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精髓,中药功效三字经收藏一下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