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治痿证四法
痿证是指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或祗是两足痿弱,不能站立。这与周身关节作痛的痹证迥然不同。 关于痿证之成因,《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发爲痿躄”;并指出:五脏气热,都可以伤其所主,各自成痿,所以有筋、骨、脉、肌、皮五痿之称。由于湿热浸淫也能导致本病,所以《内经》里记载:“湿热不攘,大筋媆短,小筋弛长,媆短爲拘,弛长爲痿”。《内经》里又有“治痿独取阳明”的说法。阳明爲多气多血之经,又爲宗筋之总会,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骨而利机关,故足痿不能用也。 (一)甘寒润燥以缓肺叶之焦,苦甘清热而治宗筋之纵 肺热熏灼,阴津大伤,故称“叶焦”,多发生在温病之后。阴分大伤,心烦口渴,呛咳喉干,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或兼濡滑。治疗当以清热润燥方法。 百合12、玉竹12、麦门冬10、沙蔘12、杏仁10、花粉12、防风6、木瓜12、山栀6 加减法: 若在热郁阶段,仍须加用疏风开郁之品,以治其火郁。俟郁热解,再行甘润清养之。 若在早期,当用清化之品;后期必佐用活血通络之药。 若有滞热之时,导滞化瘀通络必当应用,如:保和丸、赤芍、茜草、红花之类。 (二)疏风化湿以活血脉,苦甘泄热缓其痿躄 外因雨湿浸淫,或湿热蕴郁不化,络脉失和,胸脘痞闷,身重面赤,小溲赤热,下肢痿软无力,大便不畅,舌白[注]苔黄,脉象沈濡,按之畧数。用清化下焦湿热方法,仿加味二妙散意。 [注:此处“舌白”有所存疑] 苍朮6、黄柏12、防风10、防己12、丝瓜络10、萆薢12、桑枝30、焦三僊各10、桃杏仁各6 加减法: 若在湿郁早期,以疏风祛湿爲主,必须开肺气以利三焦,湿郁化则热自开泄。就是在湿热郁结之后期,也不可专用苦燥药,防其燥烈助热耗阴。 后期仍以活血化瘀爲治,或养血活血,以养血通脉,祛其余湿。 若有血瘀食滞,可加焦三僊各10、大黄粉0.5(冲),旣化滞又祛瘀,且泄热邪。 (三)填精益髓以治其本,活血化湿兼调肠胃 老年肝肾两亏,或中年肝肾不足,湿郁不化,腰背经常痠痛,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虚热枯痿,舌红口干,脉象细数。可用填精益髓方法,仿六味地黄丸加虎潜丸之意。 荆穗炭10、防风6、生白朮10、黄柏6、赤白芍各10、芡实米25、桑寄生15、石楠藤15、熟地黄15、破故纸12 浓煎分3~4次服 如服有效,当考虑用丸药缓调。 附:丸方 熟地60、山萸肉20、茯苓60、山药60、丹皮30、荆穗炭30、防风30、龟甲胶30、黄柏20、赤芍60、当归60、苍白朮各20、芡实30、桑寄生60、石楠藤60、破故纸30、菟丝子30、红花10、茜草30、炒地榆30、生地龙60、蛴螬10、焦三僊各60、玉竹20、半夏30、陈皮30、砂仁10、木香15 上药共研细末,用丝瓜络60、桑枝、伸筋草60、蜣螂10,煎汤拌匀晾干,再研极细,加上肉桂粉10拌匀,炼蜜爲丸。每丸爲6,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黄酒3、白水10送下。如遇感冒暂停丸药。每早活动,散步1~2小时。 (四)养气血缓其痿软,祛湿痰兼以活络 久病气血双亏,筋骨痿软无力,再兼痰湿内阻,行动更爲艰难。或病后、产后体质薄弱,血虚经络失养,阴虚相火内炽,血行不畅,久则筋骨痿软,下肢尤甚,脉象涩滞不畅,或沈细且弦,按之无力,略有数象。当考虑丸药缓调。 早服:十全大补丸9。 晚服:知柏地黄丸9。 配膏滋药:附方 党蔘60、黄芪、茯苓60、白朮60、炙甘草30、当归60、白芍60、川芎60、熟地60、苍朮20、苡米60、知母20、肉桂20、防风20、补骨脂30、川续断60、杜仲60、牛膝20、萆薢30、羌活30、石楠藤60、丝瓜络30、桑枝60、伸筋草30、茜草30、乳香6、地龙60、忍冬藤60、红花10、苏木20、马鞭草30、片姜黄30、焦麦芽60、焦神曲60、鸡内金60、花槟榔30、泽泻30 上药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用武炭火,浓煎至气相透,滤净渣滓,再将药汁浓煎,去其水分,浓缩至0ml左右,再加肉桂末3、砂仁粉5、珍珠粉3、蜂蜜半斤、冰糖收膏,以滴水成珠爲度。俟凉,放入玻璃瓶内,勿凉,保持低温,每早服一羹匙,白开水化服。如病情有变化,或有新病,皆暂停服。 水玉先生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cf/2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决明
- 下一篇文章: 一年内,431家药企被点名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