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POLYGONIMULTIFLORIRADIX

何首乌

简介

别名:

多花蓼、紫乌藤、九真藤、红内消

分布区域:

野生何首乌资源主要分布于广东、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此外陕西、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福建、山西等省亦有少量分布。栽培何首乌的质量以广东德庆产的为最好。

入药部位:

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

1、何首乌: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2、制何首乌:本品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

生长环境:

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海拔-米。

炮制:

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通则)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通则),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

每kg何首乌片(块),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性味:

苦、甘、涩,微温。

归经:

归肝、心、肾经。

功效:

1、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2、生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主治:

1、制首乌: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

2、生首乌: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

方剂举例:

①治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内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②治久疟阴虚,热多寒少,以此补而截之:何首乌,为末,鳖血为丸,黄豆大,辰砂为衣,临发,五更白汤送下二丸。(《赤水玄珠》何首乌丸)

③治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景岳全书》何人饮)

④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⑤治瘰疬延蔓,寒热羸瘦,乃肝(经)郁火,久不治成劳:何首乌如拳大者一斤,去皮如法制,配夏枯草四两,土贝母、当归、香附各三两,川芎一两。共为末,炼蜜丸。每早、晚各服三钱。(《本草汇言》)

⑥治疥癣满身:何首乌、艾各等分,锉为末。右相度疮多少,用药,并水煎令浓,盆内盛洗,甚解痛生肌。(《博济方》)

⑦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⑧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⑨治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卫生杂兴》)

历史渊源

何首乌最早见于唐·李翱《何首乌录》,论之有如神话故事。论其产地,宋《开宝本草》有云:“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本草图经》更指出:“以西洛、嵩山、河南柘县为胜。”明代《本草纲目》载明州刺史李远附录云:“何首乌以所出顺州南河县及岭南恩州、韶州、潮州、恩州、贺州、广州四会县、潘州,以上出处为上。邕州进兴县、桂州、康州、春州、勤州、高州、循州,以上所出次之。”就是说唐宋时期何首乌岭南多产质优,以韶、潮、恩、贺、广、潘等州所产为上;以邕、桂、康、春、勤、高、循等州所产次之。至明朝,岭南所产的优质何首乌则集中在德庆。《德庆州志》《粤游纪闻》分别记载“何首乌德庆州者佳”,生长在德庆州“城里首乌,尤以旧监仓者最佳,历代为上进佳品”。清《本草逢原》:“产南方作者最胜,北地所生,虽极大者,殊不足珍,以地偏属阴而无阳生之力也。民国《药物出产辨》同样认为“产广东德庆为正”。同时“北江、连州亦有出,以广西南宁、百色为多出。凡用首乌者,取补血。南宁首乌用乌豆煲透,用刀切之数片,此刀即蓝黑。用舌舐之,即将舌苔撮起。味涩,其质瘦极。服之不衄血,于愿足矣。尚望其有补血乎?惟德庆产者则不然,味和蔼甘香,带有微甜,刀切不蓝,人口不撮舌,其能养血无疑矣。”

而论其功效,《何首乌录》记载其功效为:“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后诸疾,赤白带下,毒气入腹,久痢不止。”《日华子》谓其“久服令人有子”。《开宝本草》谓其“止心痛,益气血,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今日证明它确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心肌供血等功能。

药用历史考证

何首乌始见于唐元和七年李翱《何首乌录》,其后,《日华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唐代李翱的《何首乌传》记载“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五代医学著作《日华子本草》记述“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名尔。”宋代《证类本草》有言:“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明代《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种类繁多,唐代开创黑豆制何首乌的先河,宋代始用九蒸九晒炮制何首乌,明清时期新增多辅料制法,其中黑豆制何首乌应用时间最长;经讨论认为古人黑豆制首乌的目的应为增效,而非现代认为的减毒。相对来讲,唐至明代医家更注重何首乌解毒、消痈、祛风的功效,补益的功效则次之,清代则逐渐重视补益、截疟的功效。

炮制后的何首乌,尤其是九蒸九晒炮制法所制,常常用于血虚及肝肾阴虚证。何首乌味甘而涩,微温不燥,能养血滋阴,补益肝肾,收敛精气,为平补阴血之良药。治血虚证,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常配当归、白芍等补血药以提高疗效;治肝肾阴虚证,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滑泄,须发早白,常配地黄、菟丝子等,以补益肝肾,如《良方集腋》秘传延寿丹、《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生品用于肠燥便秘。何首乌苦则能泄,甘则能润,凡血虚津亏而大便燥结者,常配当归、火麻仁等,以润肠通便。若单味煎服,可治痔血便难;研末内服,亦治肠风下血。

传说故事

何首乌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何首乌久服此药而得名。此药本名“交藤”,对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何首乌,顺州南县人,祖父名叫“能嗣”,父亲名叫“延秀”。能嗣原名叫“田儿”,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年五十八岁,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羡慕思念仙家道术,随师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夜里,他酒醉后睡卧于山野间,朦胧中看见两株藤本植物,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田儿见此情景,甚为惊异,次日晨就连根掘回。遍问众人,没有一人能够认得这是什么植物。后来有一位山老忽然走来,田儿出示询问,山老回答道:“你既然年老无子,此二藤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实在奇异,这恐怕是天赐的神药吧,你何不服用试试呢?”于是田儿便将所挖之根捣为细末,每天早晨空腹时以酒送服一钱。七天后即思念家室,连服数月后更感强健,因此常服不断,又加至每日二钱。一年后所患诸病完全痊愈,原已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原已苍老的容颜变得光彩焕发,遂娶妻成家。十年之内,生了好几个男孩,于是将本名“田儿”改为“能嗣”。从此以后,他家即将此药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能嗣又让儿子延秀依法照服,父子二人都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延秀生儿名“首乌”,首乌依爷爷、父亲之法亦服此药,也生了好几个儿子,活了一百三十多岁,虽为百岁老人,头发却乌黑如漆。有一个叫李安期的人,与何首乌的同乡关系亲密,偷偷打听到这一秘方后服用,也成了一个老寿星,于是遂将这事广加传播,一直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年9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年3月

靳士英,靳朴,刘淑婷.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岭南道地药材(四)[J].医院,,17(05):-.

唐慎微,尚志鈞.证类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华夏出版社,.

苏颂.本草图经[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华子集,尚志钧辑释.日华子本草[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5.

卢多逊.开宝本草(辑复本)[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佚名.药物出产辨[M].新医药出版社,.

张庆华,易炳学.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第3期

张丽玉,魏妙华.人形“何首乌”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1年

余瀛鳌,李经纬.中医文献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0.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东德庆县文联.德庆何首乌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

曹晖.粤八味:广东省首批保护道地药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植物图片

(以上图片均由张秋镇拍摄)

诗句

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

〔清代〕陈恭尹

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图文编辑|张莹张素利

责任编辑|潘樱儿

审核|罗倩李娉婷

审定|张书河张秋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zy/1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