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年2月9日 作者: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燕姣 数代考古学人研究证实:中华文明在起源的早期过程中,曾有过一个“满天星斗”的多元时代,各个区域文明之间因对峙而碰撞,因碰撞而交流,因交流而融合,最终形成了以黄河中游的华夏集团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东夷先民所创造的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占有辉煌的一页。与同时期的其他史前文化相比,东夷文化作为史前六大文化区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承有序、自成一体且高度发达。职是之故,对于东夷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 初见东夷文化 “东夷”一名始见于商王武丁时的甲骨,直接提及“东夷”二字的仅有两片(《合集》反、《合集》)。近些年又新发现了两条甲骨卜辞:“蠢夷方率伐东国,东典东侯,夷方”(《辑佚》)、“夷方伐东国,典东侯,夷方”(《辑佚》)。这两条卜辞明确提出,“夷方”位于殷商王朝东部,更是印证了《礼记·王制》“东方曰夷”所言不诬。 战国至秦汉年间,位于中原之外的异族被称为“南蛮、东夷、北狄、西戎”。在稍后的历史长河中,南蛮、西戎、北狄都有分化,有些被华夏族群所同化,有些则演变为今日之少数民族,唯东夷在秦时就已被华夏族群彻底融合与同化。即便是博闻强识的太史公在编著《史记》时,也无法对东夷的历史作系统阐述,直至刘宋范晔编《后汉书》才据亡佚的古本《竹书记年》勉力而为《东夷传》。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史学界已有人开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yy/10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鹿鞭泡酒能提高性功能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