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土茯苓抗痛风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土茯苓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交联分析,筛选出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MAS3.0生物分子功能系统获取通路的相关信息并制成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预测得到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11个和有效靶点39个,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且MAPK1、RELA、PTGS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土茯苓治疗痛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土茯苓治疗痛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是治疗痛风的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记载:“惟土茯苓气平味苦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证多愈”。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黄酮、鞣质、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可促进血尿酸排出体外,也可缓解尿酸钠晶体诱导的关节炎症反应[1]。然而,土茯苓成分复杂多样,仅研究其单体物质治疗痛风的作用只能阐释其部分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很难阐释其真正的科学内涵。

痛风作为一种尿酸钠晶体沉积于机体而引起的关节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而形成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现已证实,促进尿酸排泄是控制血清尿酸水平和痛风风险的关键途径,并进一步确认了肾脏、肠道和肝脏是尿酸的调控位点[2-3]。此外,有研究证实痛风相关的尿酸钠晶体是通过产生软骨降解酶和促炎细胞因子导致关节破坏[4],这表明痛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多个机体调控位点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非是单路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多路径对痛风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多向系统药理学和生物学提出的药物研究新方法,从多个角度将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与生物靶点网络相结合,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5-6]。因此,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成分及靶点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系统生物学分析,深入揭示土茯苓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协同作用,为探索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1方法

1.1土茯苓成分收集与筛选

以“土茯苓”为关键词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丸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cf/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