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作物轮作的黄金搭配
作物轮作在农业发展中历史悠久,《齐民要术》这么说:“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轮作应用广泛,在此,小编给大家分享轮作的干货。 内容提纲: 1.轮作的历史记载 2.作物轮作的主要作用 3.常见的轮作方式 4.作物轮作黄金搭配法(表) 轮作的历史记载 中国的植物轮作,西周以前大多为单一的谷物轮作,到春秋战国时加入了豆类植物,出现豆、谷轮作。 《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了“金兹美禾,来兹美麦”,即粟与麦的轮作。唐、汉以后,复式轮作逐步有了发展。明、清时期,传统的作物轮作方式基本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按季节或按年份更换种植不同作物的一种方式。19世纪,J.V.李比希提出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轮换可以均衡利用土壤营养。 20世纪前期,B.P.威廉斯提出一年生作物与多年生混播牧草轮换的草田轮作制,可不断恢复和提高土地肥力,增加作物和牧草产量。 《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说明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 作物轮作的好处 作物轮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防治病虫害、及时调节土壤肥力及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作物轮作能够防治病虫害 轮作可以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危害。 实行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可以改变杂草生态环境,起到抑制或消灭杂草滋生的作用。如密植谷类作物、玉米和棉花中耕时期都有抑制或灭草的作用。 还有一些由于轮作而失去寄主最终会被消灭的野草,如小麦田间的燕麦草、豆科作物田间的菟丝子等。 作物轮作能及时调节土壤肥力 禾谷类作物需要消耗土壤中大量氮素,由于根部发达,可起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花生、绿肥等豆类作物同时轮作有固氮作用,补充土壤氮素,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固氮的数量会更多,十字花科作物则能分泌有机酸。 将这些作物轮作,可以及时调节土壤肥力。 作物轮作能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吸收能力不同,如禾谷类作物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 豆类作物可以吸收大量的磷、钙,但是对于硅的吸收就会很少。 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均衡的利用土壤的养分。而根深的作物与根浅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使作物的根部吸收土壤不同层次的水分、养分等。 常见的轮作方式 禾豆轮作、禾谷类轮作、草田(或田草)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等。 作物轮作一般以3-6年为一个周期。主要是将地分成几块,每季或每年在这几块地里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者蔬菜等。 种植前要先将习性相似、适合共生的作物或蔬菜分为一类,将分好类别的作物或蔬菜种植到几个地块中即可。 作物轮作搭配 适宜轮作的作物 蔬菜区可与大葱、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轮作。 还可与禾谷类、棉花、豆类等作物进行轮作,这样可以减轻病害。 不宜轮作的作物 不宜与胡萝卜、红薯、甜菜等块根作物进行轮作。 不宜与辣椒、番茄、茄子、烟草等茄科作物进行轮作。 作物轮作黄金搭配表: 小麦/玉米-甘薯 小麦-甘薯——玉米 小麦——玉米——小麦/玉米 小麦——大豆——玉米——小麦 春玉米——小麦-花生——春玉米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 小麦-水稻——大麦-棉花——小麦-水稻 小麦-糜子——玉米(或玉米/豆类,玉米/蔬菜) 大麦-水稻-水稻——玉米-水稻——大麦-水稻-水稻 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糜子 小麦-玉米/绿豆——豌豆-玉米——小麦-玉米——甘薯 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棉花——棉花 小麦——谷子(或糜子)——玉米(或高粱)——花生——谷子 作物轮作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获取更多资讯,请与小编互动。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网络 本文文字由农场主+创作编辑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农场主+为本文首发平台 如需转载请联系 期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cf/3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学一方甘麦大枣汤
- 下一篇文章: 一张很重要的表,不用每一次吃的时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