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2

别名

菟丝、吐丝、菟丝子、吐丝子、龙须子、豆须子、赤网、迎阳子、菟丝饼、盐菟丝、酒菟丝、黄网子、无根藤、玉女、兔缕、金丝草

3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4

产地分布

主产于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5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6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7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而平,质润涩敛,平补阴阳,并兼固涩。入肾经,善补阳益阴、固精缩尿;入肝脾经,善养肝明目、补脾止泻。此外,通过补益肝肾还能安固胎元,通过调补阴阳还能生津止渴。

8

功效

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9

主治病症

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肝肾不足的目暗不明。脾虚便溏或泄泻。肾虚胎漏、胎动不安。阴阳两虚的消渴。

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11

使用禁忌

本品虽曰平补阴阳,但仍偏补阳,且带涩性,故阴虚火旺而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忌服。

12

中药小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顾一个长工给他养兔。并规定,死掉一只兔,得扣掉四分之一工钱。

一天,养兔的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他把财主看到,便偷偷地将这只伤兔藏在黄豆地里。后来,他意外的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他把这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那长工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黄豆地里。他跟随着伤兔仔细观察,发现伤兔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

那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断定:那黄丝藤可以治好许多腰伤的病人。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由于黄丝藤——兔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上加上草字头,这样就成了“菟丝子”,一直沿用到现在。人们还编了一个谜语:“澄黄丝儿草上缠,亦非金属亦非棉,能补肝肾强筋骨,此是何药猜猜看?”

来源/网络

编辑/景帆

审核/孟东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cf/1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