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补阳双补的良药
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固精缩尿。是既补阴又补阳的一味妙药。 湿可燥,燥可润,虚可补,实可清,寒可温,热可降。 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舒筋活气,无论何种体质都可用,很多方子也在用。 单加一味,疗效数倍。 1 《魏氏家藏方》:菟丝子丸 鹿角霜、菟丝子等量。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可通督脉,补命门。 督脉主一身之阳,于脊柱重合。脊柱内藏精髓。鹿角霜之通督脉,正能大补精髓。 命门是生命之门户,在左肾右肾之中间地带,同样合于脊柱。为一身元阳的起点。 故鹿角霜之通督脉,补命门,能举督脉之阳,补精生血而益元阳,保护诸阳之气。阳气一足,百病消退。 由此治肾虚精关不固,阳痿精滑等。 与补阴益阳的菟丝子配,治阴阳不升降,小便浑浊而白且随时溺出,男子精滑不固。 制法服法:将二药制为细末,加酒与面和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服20丸,渐加至30-40丸,饭前温酒醋汤送下。 2 《圣济总录》:菟丝子丸 菟丝子1斤,甘菊花1斤。 甘菊花,《明一统志》说其特征是“基短花大,味甘美,异于他菊”。其性甘苦微寒,能益肺肾以制心火而平肝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能养目血,去翳膜,明目有神。且可升可降,凡有胃火,俱可清之。 与菟丝子相配,能明目,长食欲,益精,壮下焦元气。 制法服法:将两味拌合匀,捣烂为细末,把蜂蜜放入锅中加热,等到蜜开始沸腾的时候把药末放入锅中制作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服20-30丸,前晨至晚后饭前温酒送下。 3 《扁鹊心书·神方》:菟丝子丸 菟丝子1斤,制附子4两。 制附子是附子的加工品。辛甘大热,有极强的行动力与火一样的能量。能直入土中,直入水中,让水土(脾肾)立刻温暖起来,祛散风寒湿邪。 与菟丝子相配,能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 制法服法:二味制作为细末,将面粉加水煮熟,相当于面汤,然后加入白酒做为粘合剂,加入药粉做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服50丸,黄酒送下。 4 《刘一明医学全书》:双补丸 菟丝子熟地各30克。 熟地黄,长于补血。能专入肝脏补血。又纯黑走肾,益精填髓,滋阴,长肌肉。并补五脏,治男子五劳七伤等。 与菟丝子配,为平补之妙剂。可不燥不热治房劳伤肾,阳痿早泄等。 制法服法:水煎服。 5 葛丞相方: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浸)、杜仲各等量。 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因由银白色丝状物相连,又名扯丝皮,玉丝皮,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效用。 由于其性味甘温,燥而善走,能去关节湿邪,并令腰膝气机通畅,酸痛得舒,腿足拘挛得伸。就像它的丝状皮一样连筋接骨,让筋骨肌肉活动起来。《三因方》载,治风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杜仲1斤,用不放石灰的酒(黄酒亦可)三升,浸十日。每次服40或60毫升,一日四、五服。 山药健脾,菟丝子除了益肝肾外同样补脾,因此菟丝子杜仲加山药糊为丸剂的方式,可谓肝脾肾同补。主治腰痛。 制法服法:制作为细末,加山药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50丸,用盐酒或盐汤送服均可。 6 《普济方》:二妙丸 菟丝子30克,牛膝30克。 牛膝同样补肝肾强筋骨,并可引药下行,治腰膝病症。 与菟丝子配,壮真元。主治腰膝积冷,酸疼或顽麻无力。 制法服法:将二药放于银石器内,用好酒渍浸,过药1寸,经五日,控干,焙燥,制为细末,将原浸酒加面煮糊为丸剂,如绿豆大。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gx/8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知道什么是按摩膏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