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藤原四杰与长屋王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公元年是武周的长安二年,日本的大宝二年,则天皇帝革命代唐已经超过十载。当年六月,粟田真人率领的遣唐使团抵达中国。武周官员问他是何处使人,粟田真人回答:“日本国使。”这是中日两国史籍第一次正式出现日本这一国号。 武周之前,日本几次遣唐已经提请国号变更,大唐置之不理,坚持倭国的称呼。国号者,国之所以正名也。称呼为倭,可以继承两汉魏晋以来天朝对倭人臣属视之的心理优势。称呼日本,则是对其独立对等外交关系的默许。武则天承认日本国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以周代唐在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粟田真人“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则天皇帝对他颇有好感。 文武朝值得大书一笔的就是藤原不比等的东山再起。 藤原不比等中臣镰足死后,藤原离开了朝权的中心,尤其壬申之乱近江朝廷覆灭,与天智天皇关系紧密的藤原氏也连带吃了挂落。藤原不比等是中臣镰足次子,自下级官僚起步,兢兢业业,凭借拥立文武天皇的功劳开始发迹。然而藤原不比等真正平步青云还要靠一名女子的助力,要不怎么说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不管这对男女之间有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 女子名叫县犬养三千代,赐姓橘宿祢,也有简称橘三千代的。日本四大姓源平藤橘最后这一家除了橘右京最出名的就是她了。 三千代原是天武天皇的女官,后来成了轻皇子的乳母,深得天武与持统两位先帝的信任。轻皇子登基为文武天皇,橘三千代跟着鸡犬飞升,炙手可热。 橘三千代的丈夫美努王远赴九州就任太宰帅,留她一人在京城寂寞难耐,一来二去三千代与藤原不比等勾搭成奸。在三千代影响下,文武天皇发下诏书,命令先朝所赐藤原朝臣的姓氏由藤原不比等一人继承,中臣镰足其他子嗣恢复中臣姓氏,爬去继续做供奉神明的神棍。 三千代又举荐藤原不比等与原配的女儿藤原宫子入宫成为文武天皇的夫人,文武与宫子所出之首皇子后来即位为圣武天皇,而藤原不比等与橘三千代所出之安宿嫒长大以后嫁给首皇子成了光明皇后。凭借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联姻,藤原不比等与天皇家牢牢绑定,仿佛附着于参天大木的菟丝藤。 庆云四年(年)文武天皇病逝,时年二十五岁,与藤原宫子所出首皇子才只有七岁。文武天皇的母亲阿閇皇女(草壁皇子之妃)即位为第四十三代元明女帝。元明女帝是天智天皇的女儿,继位伊始便强调自己是依据天智所制定之根本大法而继承大统,此法与天地共长,与日月共远,乃永世不得更改之常典。这个表态一改天武、持统两朝对近江王朝的否定态度,转而强调天智朝确立的王朝道统,这或许隐约预示朝中天智、天武两道血脉的明争暗斗。 元明女帝期间,日本再度营造新都。和铜三年(年)下诏自飞鸟藤原京迁都奈良平城京。自此直至延历十三年(年)桓武迁都平安京,朝廷将近一个世纪盘桓奈良盆地,被称作日本史上的奈良时代。 之前藤原京遵周礼而建,王宫居中。平城京则是王宫居北,面朝南方,中央朱雀大街分全城为左右二京。城中街衢洞达,闾阎且千,红尘四合,烟云相连,繁华之景,一如海东长安。 和铜八年(年)老迈的元明女帝让位给了女儿冰高内亲王(即文武天皇的姐姐),后者即位为第四十四代元正女帝。退位的元明仿照持统的前例,自称太上天皇,简称上皇。元正女帝作为过渡人,目的还是要将天皇之位切实地传给文武之子首皇子。 元正女帝第二年,藤原不比等和橘三千代的女儿安宿嫒被立为首皇子之妃。这么一来,藤原不比等既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首皇子的岳父。而安宿嫒既是首皇子的小姨,又是首皇子的妻子。这种略显混乱的血缘关系在当时的贵族社会其实司空见惯,不必用现代的伦理观念去加以苛责。藤原不比等借着与皇家的姻缘,趁机将自己四个儿子都提拔成了朝中的议政官。日后长子藤原武智麻吕为南家,次子藤原房前为北家,藤原宇合为式家,藤原麻吕为京家(藤原武智麻吕与藤原房前的宅邸一南一北,藤原宇合曾任式部卿,藤原麻吕曾任左京大夫)。四兄弟在朝堂之上同呼吸,共命运,进退自如,声势不小。藤原四家的形成也意味着日本高层形制逐步从古典的氏族统治走向了中世的家族政治。 养老四年(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亲直戚一起扬眉吐气。长屋王以大纳言身份升任朝廷首班,统御文武百官。 养老八年(年),元正女帝让位给侄子首皇子,后者即位为第四十五代圣武天皇。长屋王升为左大臣。藤原四兄弟虽各有递进,却总及不上长屋王位高权重。以藤原氏为代表之外戚和长屋王为代表之皇族,对立双方为着朝权归属,冷刀与绊子齐飞,阴谋共阳谋一色。 圣武天皇长屋王是天武天皇的长子长孙,其父高市皇子在壬申之乱里面立有大功,血统高贵,真龙血脉。而今他身居左大臣之高位,总理朝纲,手握文武权柄,朝堂上说一不二,藤原这样后起的伪龙就算拼命拍马也是追不上的。年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一批来自日本的援助物资外包装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情真意切,把国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这句话正经出处就是出自长屋王手笔,原是写给大唐佛子的良言善语。后来中国回赠物资,又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又是“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如胶似漆,好得没话说。说到底中日之间文化同源,总有那不经意一句话会触动到心底的柔软。等触动感过去,照旧还是要喊打喊杀的。这是宿命。刚刚登基的圣武天皇打算为母亲藤原宫子上尊号“大夫人”,长屋王嫌弃藤原是暴发户,没有皇族血统,表示强烈反对。朝堂上来回大吵了一通,圣武被迫向恶势力低头,收回成命。此后长屋王非但与藤原氏结仇,天皇这里也心存芥蒂。神龟四年(年),皇妃藤原光明子生下皇子基亲王。圣武得获子嗣,喜不自禁,儿子刚刚满月便将其立为太子。满朝文武同来庆贺,只有左大臣长屋王、中纳言大伴旅人装聋作哑,不闻不问,说来还是瞧不上藤原家出身低微。此时藤原南家的武智麻吕出面提议立光明子为皇后,长屋王立刻跳了出来,声称依照旧例唯有皇族出身才能立为皇后。藤原家再有荣宠,也是皇家的恩典,哪有资格荣升后位。基亲王未满周岁因病夭亡,圣武夫妇十分伤心。武智麻吕再次提议立阿倍内亲王(即后来的孝谦)为皇太女,以藤原光明子为皇后。长屋王照样嗤之以鼻,称其无有皇族血统,难当大器。藤原家族与长屋王其实各有打算。武智麻吕的想法是让有藤原血统的阿倍内亲王仿效前例,继任为女帝,从而确保藤原外戚的地位永固。长屋王的打算则是让其长子膳夫王与阿倍内亲王结亲,抬举膳夫王继任天皇,将皇位转入长屋王一系。藤原武智麻吕眼见长屋王气焰极盛,仓促难以扳倒,于是纠合式家藤原宇合和京家藤原麻吕进献谗言,宣称基亲王之死是长屋王巫蛊所致,并且长屋王私学左道,图谋对天皇不利。圣武天皇原本就为皇子的夭折暗自心伤,众多朝臣甚至皇族大臣接连告密,天皇信以为真,诏令赐死长屋王。可叹才指顾天下,转瞬高楼成荒墟,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得斜阳又晚。长屋王死后,外戚藤原氏势力大张,并非皇族出身的皇妃光明子也打破惯例顺利成为人臣皇后。一时之间,朝堂内外,尽是藤原门下走狗。天平九年(年),天花蔓延,短短几个月当中藤原北家房前,京家麻吕,南家武智麻吕,式家宇合先后过世。好一似青山折倒,大厦倾覆。原本与藤原并列的葛城王橘诸兄升任右大臣,遣唐归来的新晋干才吉备真备和玄昉等人团结在橘诸兄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核心。这位橘诸兄是美努王与橘三千代的儿子,继承了母亲的赐姓,说起来和藤原家也是有千头万绪的牵连。首起发难的,是式家藤原宇合的长子藤原广嗣。藤原广嗣喜好天文,精通阴阳道,传说他乘坐宝马,朝夕便可往返京城与镇西。藤原广嗣性情偏激,多次在朝堂上指斥吉备真备和玄昉,从而触怒了圣武天皇,因“毁谤亲族”而左迁至太宰少贰。 藤原广嗣天平十二年(年)藤原广嗣在九州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反叛,冀图驱逐吉备真备和玄昉为代表的海归新势力,恢复藤原氏的权柄。由于天灾人祸,百姓困苦,藤原广嗣的叛乱很是得到一些下层豪族和农民的支持,裹挟过万,声势逼人。圣武朝廷派遣大野东人将兵一万七千前往平叛。两军于板柜川隔岸对阵,朝廷军中的隼人趁机用当地言语劝说叛军反正。敕使佐伯常人亲自在阵前责问藤原广嗣,广嗣起初还以清君侧来推脱,后来竟被诘问得无言以对。叛军军心浮动,被官兵打得大败。藤原广嗣试图坐船逃亡济州岛,偏偏遇到逆风,只得束手就擒,乖乖授首。藤原广嗣之乱前后历时两个多月方才平息,僧人玄昉后来贬谪九州,遭到广嗣余党杀害,吉备真备亦左迁筑前守。朝中橘诸兄与藤原式家一时皆衰,接过权柄的是藤原南家的藤原仲麻吕。平叛期间,圣武天皇忽然离开大和奈良,巡幸伊势。当时的日本,畿内瘟疫肆行,九州叛行浩大,身为天皇的圣武只怕也是心神交瘁,惟愿抽身远走,求一个清净。圣武在伊势接获叛乱平定的报告,他途经美浓、近江行至山背国(桓武以后改称山城国),在当地修造恭仁京,预备迁都。第二年圣武在恭仁京下诏,命令列国设立国分寺和国分尼寺,虔诚诵经,祈愿除灾灭疫。恭仁京尚未完工,圣武又移驻近江紫香乐宫,在此下诏铸造卢舍那大佛。未足一年,圣武又试图迁居难波宫,连番奔波,朝廷疲于奔命,最后在诸位臣工一致恳请下,天平十七年(年)还是还都平城京。 圣武时期的国都迁移 折腾了五年的风雨飘摇,圣武天皇或许是试图摆脱朝堂上朋党攻讦的恶局,换到新环境去刷新政治。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若不改变根基,只在表面缝缝补补,终究摆脱不掉裱糊匠的处境。盛世辉煌的口号叫得再响亮,揭开风光彩饰,里面却是一肚皮烂污。这样的局面,还是躺平算逑。天平胜宝元年(年),卢舍那大佛铸造完成,圣武天皇携满朝文武行幸奈良东大寺,为大佛开光。而后不久,身心俱疲的圣武出家离宫。圣武与光明皇后所出之阿倍内亲王登基为第四十六代孝谦女帝。天皇退位,光明皇后晋升为皇太后,朝权掌握在光明皇太后和藤原仲麻吕手中。天平胜宝四年(年),出身天竺的僧正菩提仙那代替皇家主持卢舍那大佛开眼法会,自佛法东归,斋会之仪,未曾有如此之盛况。年日本电视剧《大佛开眼》描绘了当时的场景,石原里美在剧中的古装造型很是动人心魄。奈良时代,名义上是承平盛世,实底里颠沛乱离,兵灾、水旱、饥荒、地震、瘟疫来回交织,四色的马匹在大地驰骋,杀死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类。如此张皇,如此困顿,卢舍那大佛成为世人沉沦浮世唯一的精神寄托。那么多的艰辛,那么多的迷茫,等到大佛铸成,大概就能迎刃而解,从此全天下一道步入繁荣昌盛,共同富裕的极乐世界了吧。于是大佛开眼......于是多难兴邦......全世界受苦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大佛只是傀儡,创造人类的幸福,要靠自己的斗争。(第五节完) 重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gx/10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尉迟敬德墓志赏析
- 下一篇文章: 春雨夕暉日落彩虹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