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一方妇科临证医案
医案三 聂某,42岁,已婚。 初诊:年6月8日,月经先期9年,周期为15~20天,7~15天净,色黑量少。今年2月中旬,劳累后出血,延续3个月之久,量中等,有血块。末次月经5月29日,量中等,6天净。从2月份起,溲少且频。近来神倦腰痛,时觉口干,大便秘结,舌苔微剥、中黄边白,脉沉细而弱。证属气阴两虚,冲任不固,膀胱气化失宣;治以补气阴,强冲任,兼通膀胱气化。 处方:人参6g,白术6g,炙甘草3g,干地黄12g,白芍9g,狗脊12g,川续断12g,阿胶12g,艾叶9g,车前子12g(包),小茴香3g,琥珀末1.5g(冲服),6剂。 二诊:6月30日,月经于6月25日来潮,仅提前4天,量少色红,腹胀腰酸,宵来失寐,小溲仍少;舌苔薄白中剥、边有齿痕,脉象沉细。现在经后,治以补脾益肾,疏肝宁心。 处方:人参6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3g,木香4.5g,大腹皮9g,橘皮6g,小茴香3g,炒枣仁12g,远志6g,桑寄生12g,生杜仲9g,5剂。 三诊:7月17日,月经先期8天,今日来潮,量少,头痛腰酸,腹冷便溏,小溲频数;舌苔薄白、中微剥,脉象沉细,治以补气养血,佐以温阳。 处方:党参9g,白芍9g,熟地黄12g,白术9g,狗脊9g,木香3g,小茴香3g,炙甘草3g,菟丝子9g,艾叶4.5g,炮姜炭6g;川续断12g,5剂。 四诊:11月9日,上方连服3个月余,近2个月来,月经已按月来潮,本次月经11月5日来潮,2天净,量少,舌苔薄黄中剥,脉细微数。治以补脾肾,强冲任。 处方:党参9g,炙甘草6g,白术9g,橘皮3g,川石斛12g,川续断12g,狗脊12g,菟丝子9g,大腹皮9g,鹿角胶9g,3剂。 此例属于月经先期,兼有经漏达3个月之久,主要病因,由于脾气虚弱,失其统摄之司,以致月经先期,故重用补气健脾之法治疗。盖扶脾为益血之源,旨在脾气健旺,而能统血,则月经自调。月经先期9年,使气血两伤,证见月经量少色黑、尿频、腰痛、神倦、口干、便秘:舌苔微剥,边有齿痕:脉象沉细而弱,其气虚已由脾及肾,长期月经先期,使阴血损耗,根据“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原则,当重在补脾肾之气,为避免气旺阴血相对更虚,又稍佐补血养阴之品,使阳生阴长,阴阳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达到平衡,形成“明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生理状态。在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脾肾气虚是本证的关键所在,故每次组方均不忘用人参、白术、狗脊、川续断、菟丝子之类。当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主要矛盾时,也不忘兼以地黄、阿胶、白芍之类补血,使次要矛盾随之而解,不致造成原来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又变成主要矛盾之局面。引自《钱伯煊医案》 医案四 某女,16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年3月。主诉:月经先期量多4年余。现病史:12岁月经初潮。开始周期不准,半年后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10多天,量多色红,有少量血块。曾经治疗,近4个月又出现月经先期量多,每月均提前10余天。 舌象:舌尖红。脉象:弦滑。 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辨证:阴虚血热,冲任不固。 治法:养阴清热,固摄冲任。 方药:地骨皮9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生白芍9g,黄芩9g,椿根白皮9g,墨旱莲l2g,川续断9g,生牡蛎24g,海螵蛸12g,生山药15g。 治疗经过:4月26日,服上方7剂后,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仍多。今日月经来潮,第1天下腹胀痛,痛时恶心、头晕,舌质淡、脉弦滑。因兼见气滞血瘀,拟以疏肝理气为法, 方药如下:当归9g,白芍12g,柴胡4.5g,木香4.5g,香附9g,延胡索9g,没药3g,藿香9g,陈皮6g,五灵脂9g。4月30日,服上方3剂后,月经基本正常,上述症状消失。年2月10日随访:月经周期一直正常,行经6~8天,量略多,经期偶有头晕,经来小腹微胀,其他情况良好。 刘奉五医案:月经先期多由气虚或火热引起,本病的治疗以补虚、清热为常法,少女天癸将至未充之时皆属少阴肾经,患者经量多,色红,舌尖红,脉弦滑为热象。本案患者属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证,故治疗应以养阴清热、固摄冲任为主。方中黄苓、地骨皮、生地黄清热;白芍养血以柔肝;山药健脾益气;续断、墨旱莲、熟地黄用以补肾;乌贼骨、生牡蛎、椿根白皮养阴固涩止血。月经周期正常,又出现肝胃不和等证,故治疗改为疏肝理气之法。用柴胡疏肝,花香、陈皮和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木香、香附、延胡索、五灵脂、没药理气活血以调其善后。引自《刘奉五妇科经验》 |注:本文中所提中药处方,请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医师辩证基础上指导使用 |文章摘自《妇科临证医案》,人民軍醫出版社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izia.com/tszcf/7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恒金济德堂产品目录
- 下一篇文章: 朱曾柏教授从痰阻胞宫论治不孕